查看原文
其他

行走田野杂记 | 湘西乡话语音研究后记

杨蔚 语言资源快讯 2020-01-18

湘西乡话语音研究


 



在为这本书划上句号时,油然生出些许感慨。在这个社会和文化转型的时代,读书治学是一种艰难而特殊的旅程,它需要我们远离功利和尘嚣,保持禅定和从容。所幸的是,我身边的师友和亲人给了我坚守的力量。

 我的硕士导师鲍厚星教授是带我进入方言学殿堂的引路人,他的儒雅和宽厚深深的影响了我。是恩师的点拨和鼓励,让我略知治学的门径,使我敢于叩问独特而神奇的湘西乡话的研究之门。博士导师詹伯慧教授的大家风范和睿智使我受益良多。先生对本领域发展的前瞻性眼光,对问题高屋建瓴的把握,以及对观点智慧的表述常常令我茅塞顿开。自2001年入师门,在先生的指导下潜心研习,我的博士论文从论文选题,到框架确立,甚而至润色文字,均经先生的悉心指导。对湘西乡话这种难以定性的方言,先生总是鼓励我要敢于得出结论,我尽力去做了。本书即是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润色完成的,这其中有两位恩师的不少心血,当然,书中的缺陷与不足乃与恩师无关,皆缘于学生的愚钝。 

博士三年,师长如伍巍教授、彭小川教授、邵宜教授、甘于恩教授、陈晓锦教授、钟奇副教授等都是造诣颇深、著述等身的学者,更让我敬佩的是他们对学术的热忱和执着。和他们在一起有过许多愉快的时光,并体会到学术研究和思想交流的快乐。

同窗好友刘新中副教授、李冬香教授、孙玉卿教授、胡松柏教授、崔淑慧副教授等,时常相互砥砺,谈诗论学凡三载,不仅在求学上,也在生活上相互帮助,一起度过了快乐的或郁闷的、意气风发的或困苦失意的岁月,让我深感“吾道不孤”。

我的父母双亲杨辉映教授和郝琼霞老师,是我治学研究的坚实后盾。父亲是搞古汉语研究的,时常和我共同切磋,把他多年的治学心得传授给我,认真阅读我的博士论文,并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。父母对我可谓尽心尽力,在我近不惑之年喜得千金之时,已年过古稀之年的父母为减轻我的劳顿,从湖北老家来到羊城,承担起繁琐的家事,父母忙碌的身影让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。我的先生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,竭力给予帮助。女儿活泼可爱,一天天快乐的长大,带给我许多生活的乐趣。

湘西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,这里的文化像谜一样让人心怀好奇,每一次来到这里都感觉到它的不同寻常——纯净之美。游走于山林之间,听着小溪潺潺之声,仿佛置身世外,有一种顿悟人生般的感觉。在这里,即使是山间的碎石扎破了我们越野车的车胎,即使是走到了没有路途的尽头,需借助悬梯攀爬,也绝不会生出紧张、焦虑与不安。生于这样山林的人们淳朴、善良,李汉林、李启群、向昌旺、张万里、向发进、石朝英、张自水、向明安……。谢谢湘西的山水,谢谢湘西的人。

最后,我要感谢博士论文匿名评审专家和答辩专家组的前辈对论文的肯定,尽管论文有很多需要斟酌的地方,但他们还是一致地评定为优秀,体现了学者的宽厚的胸怀和前辈对后学的鼓励精神。我要真诚的感谢中山大学的施其生教授和庄初升教授,没有两位先生的大力推荐,本论文难以入选岭南博士文库。由衷的感谢我的博士同学王桂科总经理、金炳亮社长能出版我的这本难以赢得好的经济收益的书。真心的感谢责任编辑卢雪华主任、黎捷老师,耐心的编辑、审读这本有这么多奇怪的符号、麻烦多多的小书。


杨蔚

于华工红棉苑

2010年3月



行走田野杂记 | 《看得见的粤方言》后记

行走田野杂记 | 《粤语西翼考察》后记

行走田野杂记 | 《湖南赣语语音研究》后记(李冬香)

行走田野杂记 | 《莆仙方言研究》后记(蔡国妹)

行走田野后记 | 粤东闽语-n、-ŋ的方言地理类型研究(吴芳)



图文编辑:廖小曼

责任总辑:老   甘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